《表3 部分鲈形目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

《表3 部分鲈形目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虽然海水鱼类核型比淡水鱼核型稳定,但结构与演化过程却较为复杂,物种的核型演化主要是通过染色体重组,由原始核型通过罗伯逊易位、着丝点融合等形成其他核型(王梅林等,2000)。如表3所示,石首鱼科海洋鱼类染色体以2n=48t、NF=48为主,与篮子鱼科的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舒琥等,2010) 、金梭鱼科的梭鱼(Sphyraenus)(喻子牛等,1995) 以及科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王金星等,1994) 等核型一致,说明海洋鱼类核型演化具有保守性和趋同性,这可能与海洋环境的稳定以及海洋生物染色体演化速率慢有关。本研究中,棘头梅童鱼核型公式为2n=48t,而Zhang等(2018)研究所得棘头梅童鱼核型公式为2n=48t(雌鱼)和2n=46t+1m(雄鱼),在不同报道中同一物种的核型有所差异较为常见,例如表3中列出的大黄鱼和鱼的研究结果也有不一致性,这说明核型演化具有多态性特点,不同地理分布、同一物种的核型不一定相同,甚至差别显著,也可能与实验方法和染色体存在变异有关。今后有必要收集棘头梅童鱼不同地理群体,特别是繁殖季节成熟的雌、雄鱼,通过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和验证棘头梅童鱼核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