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孔子对“乾”卦爻辞的诠释》

《表1 孔子对“乾”卦爻辞的诠释》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孔子好《易》和追寻“德义”考论——以帛书《易传》中的“子曰”之言为中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按照孔子对“乾”卦爻辞的诠释(见下表1),我们可以强调如下几点:其一,孔子对“乾”卦的爻辞最为重视,这也符合其所说的“乾”和“坤”是认识《易》的门户这一主张。正因如此,他对“乾”卦爻辞的诠释也最多。其二,在不同文本的记载中,孔子对同一爻辞的诠释有多有少、有繁有简,最简的是一句话,稍繁的是一段话。孔子对“乾”之六爻爻辞及其德义的诠释也是有繁有简,有多有少。如在《衷》中,孔子对“乾”的爻辞的解释,有的非常简要,如说“匿也”、“德也”、“用也”、“息也”、“隐[而]能静”、[见]而[能]上”等;但也有文字稍多的,如在《文言》中,孔子直接用“德”去看待“龙”和“君子”的特性及活动。其三,就其基本倾向来看,孔子在不同地方的解释在整体上有其一致性。如对“潜龙勿用”的诠释,《二三子问》用“行灭”,《衷》用“匿”和“不可(有为)”,《文言》用“龙德而隐”,都旨在强调“潜龙”没有适当的时机,只能沉潜、隐伏以等待时机。再如对“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解释,《二三子问》用“务时”而又有“静”,《衷》用“用”而“息”,《文言》用“进德修业”而“因其时而惕”等,都是强调人一旦有了时机就要积极行动,同时又要小心谨慎。其四,孔子在不同文本中对“乾”卦爻辞的解释,在整体上说明“龙德”的表现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待时而静、因时而动到动极而过。这同孔子在《二三子问》中赞美“龙德”以多变著称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