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表1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形成视角下中国远郊工业区功能重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有效地解释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罗守贵,李文强,2012)。其理论模型充分考虑了要素流动成本、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和企业层面的规模收益递增,并由此解释了城市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机制(Fujita,Krugman,1995;Fujita,Mori,1997;Fujita et al.,1999)。以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城市体系模型为基础,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决定了聚集与扩散的状态。当贸易成本处于较高水平时,聚集效应超过扩散效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进虽然能够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刘生龙、胡鞍钢,2011),但此时集聚效应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会促进生产要素流入中心城市,城市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产业转移,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换句话说,在市场力量(也包含人为的制度限制)下,城市的规模效益和福利会存在固化效应,无法向中小城市及乡村扩散,反而进一步吸引周边地区及乡村的劳动力进一步向中心城区转移。当地区间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时,区域一体化的形成,通勤成本、住房成本(陈良文、杨开忠,2007)、城市拥挤成本(皮亚彬,2014)是导致经济分散的重要因素,这时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借鉴城市体系理论模型,结合工业区发展的四个阶段(3),在生产要素群集、产业主导特征阶段表现为产城分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逐步发展到成熟期,向创新突破阶段、现代科技都市阶段发展,随着主城区与工业区间贸易成本的逐渐降低,人口的扩散,改善工业区空间结构,进行功能重构,促进产城融合成为远郊工业区发展必然的选择(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