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兴化地区施肥和农田土地利用》

《表2 兴化地区施肥和农田土地利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环境与兴化圩-垛农田格局的发展(16-20世纪上半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江苏省兴化县土壤普查委员会编:《兴化县土壤资料》(内部资料),1959年,第15-16页。

第二种堆叠是在罱河泥施肥的田间劳作中完成的。里下河地区普遍以河泥为施肥原料,兴化河泥尤为丰富,“盖下河之地,本有以水为肥料之经验谈,故兴化地势,在七县中为最低,每遇水灾,在七县中最酷。然千百年来,遇灾何止数十百次;而居民安忍其毒而不去者,甲年灾,乙年必大熟,得犹足以偿其失故也。”(1)黄、淮水流携带泥沙进入兴化,由于经过了一段距离的沉淤,泥沙颗粒较细,肥田效果好,当地群众称“浑水河是富河塘”(2)。泥沙混杂着水草,成为有机质丰富的肥料,人们也像江南的农民一样在田间罱积河泥,以抬高田身和培肥地力,这是圩田和垛田微地貌发育最为重要的措施。河泥堆叠有多有少,农田微地貌也有高有低。表2有兴化传统时期施肥的统计资料,从船只数和取肥量来看,垛田区河泥施得最多,中部小圩区次之,东部大圩区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