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杭嘉湖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水系结构的变化量》

《表1 杭嘉湖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水系结构的变化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平原河网地区人类活动对降雨-水位关系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杭嘉湖地区(30°09'~31°02'N、119°52'~121°16'E)北邻太湖、南接钱塘江、西至浙西丘陵区、东临黄浦江,面积约为7607×104km2,区内地势较低,平均海拔为1.6~2.2 m,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图1).又由于杭嘉湖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频繁,使得洪涝灾害极易发生.近年来随着该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下垫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截止2010s杭嘉湖地区城镇用地增加至3009.39 km2,较1990s(1991年)增加了2655.98 km2(表1).城镇用地大量增加,以侵占耕地(水田和旱地)为主,水田面积减少约2904.38 km2.下垫面变化也对该地区水系格局变化产生了影响[14],水系数量、结构以及复杂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分别下降了0.31 km/km2和1.12%,支流发育系数和干流面积长度比分别下降了0.89和1.37 km2/km(表1).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径流系数增大,严重影响了该地区产汇流过程.同时城市化扩张侵占大量耕地和水系,使得区域可调蓄洪涝的空间逐渐减小,增加了洪涝风险程度[15].自1991年大洪水之后,治太工程相继开展,近年来杭嘉湖地区先后修建了太嘉河、平湖塘延伸拓俊、环湖河道整治和扩大杭嘉湖南排等大型引排水工程(图1),工程整治拓宽河道、修建大型水闸和泵站,其在抵御洪涝灾害中作用显著[16-17].如杭嘉湖南排工程,其作为杭嘉湖地区涝水的主要排泄渠道,包括长山闸、南台头闸、盐官上河闸和盐官枢纽等,节制闸总设计流量为2257 m3/s,在2013年强台风“菲特”期间,累计排水5.6亿m3,有效降低了嘉兴水位.因此,在变化环境下,探讨快速城市化及大型水利工程调度等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杭嘉湖地区降雨水位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揭示城市化和水利工程作用对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