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学内部治理中的“身份—权力—行动”理论与变量框架》

《表1 大学内部治理中的“身份—权力—行动”理论与变量框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身份—权力—行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教授治学——基于高校章程的内容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上述四项指标均为客观性指标,其判定主要依据高校章程文本中的文字规定,文本内容分析的工作由两位作者合作共同完成。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对“权力”这一变量的考察限定在了学术委员会一个对象上,原因在于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层级的最高学术机构,其他各类学术机构的权力通过转化为“行动”这一变量上进行考察;其次,对“行动”这一变量的编码尤其是管理权限尺度的编码是根据章程文本中的不同表述进行分类赋值的,其中编为决策权的表述为审定、评定、决定、决策、裁定、裁决、受理、调查等,编为审议权的表述为审议、审查、审核、评议、评价、评审等,编为建议权的表述为提出意见、建议等,编为咨询权的表述为咨询、指导、服务,通过上述操作化处理将管理权限尺度简化,这样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高校章程在学术性事务中的行动在表述上基本是趋同的,同时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述,因此笔者认为根据管理权限的尺度大小进行合并归类编码要比对这些不同表述进行语言学上的语义分析更有意义;最后,本文假设,从权力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不同的学术性事务其治理(行动)的主体(身份)及其享有的学术权力的生成方式、控制尺度、决策方式原则(权力)均有所不同,由此建立起“身份”、“权力”与“行动”三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身份—权力—行动”分析框架,每一个分析单元均按照该框架的内容进行单独分析,经过操作化处理后的理论与变量框架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