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基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油茶油酸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

《表5 基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油茶油酸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关键气候因子与油茶油酸含量的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5可知,基于420项气候因子构建的油茶油酸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模型入选因子分别为果实第一次膨大期的极端最高气温和中雨以上降水日数,果实成熟期的平均最小相对湿度,全年的平均地表温度。其中温度类因子占50%,水分类因子占50%。油茶品质形成各阶段中,基于果实第一次膨大期和全年气候因子构建的含油率模型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分别为2.457和2.55。果实第一次膨大期入选模型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极端最高气温、中雨以上降水日数和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其中,温度类因子占67%,水分类因子占33%。全年入选模型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日最高气温≥39℃的天数、日最低气温≤-4℃的日数、中雨以上降水日数和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其中,温度类因子占50%,水分类因子占50%。基于采后处理期、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气候因子构建的含油率模型精度较好,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691、2.824和2.881。采后处理期入选模型的因子分别为日最低气温≤-4℃的日数、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其中,温度类因子占67%,无水分类因子入选。果实膨大高峰期入选模型的因子分别为极端最高气温、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和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其中,温度类因子占33%,水分类因子占67%。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入选模型的因子分别为极端最高气温、中雨以上降水日数和最长连续日照天数,其中,温度类因子占33%,水分类因子占33%。基于果实成熟期的气候因子构建的含油率模型精度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为5.694,入选因子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全为水分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