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各变量的重要值、模型回归系数及P值》

《表4 各变量的重要值、模型回归系数及P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P<0.05.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最优模型(Delta=0)是仅保留“100 m内水源”这一个变量,最优模型的权重为0.18,但第二至第四优的模型?AICc<2,即最优模型并不明显优于其他备选模型(表3)。因此,对所有可能的模型(25–1=31)进行模型平均,计算上述变量的重要值和在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表4),进而判断变量的重要程度和影响方向。结果表明,“100 m内水源”和“海拔”的变量重要值较高,分别为0.82和0.51。从模型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白颈长尾雉的出现与100 m内水源(β=1.026,P=0.031)呈正相关,即100 m范围内存在水源,白颈长尾雉的出现概率趋于升高,与海拔(β=–0.172,P=0.044)呈负相关,即海拔越高,白颈长尾雉的出现概率趋于降低,另外3个参数(坡度、草本盖度、灌木盖度)与白颈长尾雉的出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100 m内水源和海拔是白颈长尾雉在古田山保护区内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