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10龄期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表1 1~10龄期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美洲大蠊若虫人工养殖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美洲大蠊受精卵在卵荚中发育成熟后破荚而出,称之为若虫[11]。若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外骨骼均会限制若虫的进一步生长,此时必须蜕去旧的外骨骼,重新生出适合的新外骨骼,以便进一步生长,这一现象称之为若虫的“蜕皮”[11]。若虫每蜕皮1次,即增加1龄期,一般美洲大蠊若虫至少经历5~13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14]。野生美洲大蠊若虫阶段生长时间一般>300 d。随着龄期增加,若虫外观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典型的是体长、体宽增加,更为显著的是高龄若虫长出了飞行虫翅的“翅芽”,这是美洲大蠊若虫向成虫转化的标志[14]。李树楠等报道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美洲大蠊1~10龄期若虫的生长发育特点,见表1,结果显示,控温27.3℃条件下,美洲大蠊若虫经历10次蜕皮、约159 d发育为成虫[14]。由此可见,相对于野生美洲大蠊,缩短若虫人工养殖的时间是改善美洲大蠊养殖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关键点之一,且具有较大的改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