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 0 0 1~2006年次级抵押贷款标准的不断恶化 (单位:%)》

《表2 2 0 0 1~2006年次级抵押贷款标准的不断恶化 (单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资产证券化风险管控——基于次贷危机案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转引自次贷风波研究课题组.次贷风波启示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信息经济学理论指出,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条件下,经济行为主体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会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做出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动,而通过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可以减少这种不利行为。然而,在美国金融危机前的证券化市场中,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风险因素并未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得以疏散,反倒在放贷机构、贷款经纪商、房屋公估人等一系列参与者的理性行动中积累得越来越多。例如,信贷证券化业务使得信贷质量信息不仅不被投资者所关注,商业银行等放贷机构也不再关心基础资产的质量,只以增加贷款数量为其目标。因为在“发起—配售”模式下信贷机构转移了信用风险,他们的收益仅与贷款数量挂钩,而与贷款质量无关。再如,贷款经纪商不再认真调查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和还款能力,或者帮助隐瞒借款人真实信息以便没有还款能力的人通过审查,甚至通过前期优惠条件来诱导低收入者贷款买房,通过发放贷款来获得佣金收入。从表2可以看出,2001~2006年,可调整利率贷款的比重从73%上升到91%,“少证”或“无证”贷款的比重从28%增长到50.8%,无本金贷款占比从0也陡然增加到22.8%。另外,金融危机前期在美国也出现许多“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oans),这是指以不了解信贷市场、且信用记录较低的购房者或借款者为目标的一种有误导或欺诈的贷款行为。社会中的少数群体、外来移民以及老年群体是其主要目标,这些人知识储备少、金融知识匮乏,按照美联储的数据,2006年非裔美国人申请的贷款中次级贷款占55%。据统计,美国2006年大约有400万家庭购买了贷款经纪商向他们销售的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至少超过正常贷款3~5个百分点。对于房屋的估价人而言,为了和贷款供应商搞好关系以便以后得到更多的生意,他们往往会对按揭贷款所购买的房屋提供一个尽可能高的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