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南京市主城区城市雾霾灾害韧性评估指标权重》

《表2 南京市主城区城市雾霾灾害韧性评估指标权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居民活动视角的城市雾霾灾害韧性评估——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确定雾霾灾害韧性为评价目标基础上,确定控制层、网络层,梳理指标间的主要影响指向,确定指标间的关系,建立基于ANP的雾霾灾害韧性评估指标间的影响关系网络模型(图2),进而求得各非独立指标权重(表2),所有指标均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其中一级指标权重降序排列为居民活动扰动性、建成环境适应性,主要考虑到雾霾对居民活动的扰动性只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能也不需根本消除,但可以通过建成环境适应性的提升促使雾霾灾害韧性达到可接受范围内;二级指标中权重降序排序依次为雾霾严重性、生态减霾性、设施避霾性、活动暴露性、活动敏感性,三级指标中权重降序排序依次为2015、2016、2017年均雾霾天气占比、植被覆盖率、居民活动室外暴露概率、公共交通资源可达性、水域面积密度、居民活动变化率、购物休闲资源可达性。其内在机制首先考虑到雾霾严重性作为根本扰动源,对居民活动及建成环境的适应性均会造成压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对雾霾有较好的吸附、降解、转化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居民活动提供庇护,降低活动的暴露性和敏感性,其中植被的减霾效应比水体更高;设施避霾性主要考虑对公共交通资源、室内健康资源、购物休闲资源的可达性,意在保障日常生活的基础上降低活动的暴露性、敏感性,保障居民在出行安全、身心健康、生活便利等方面的需求,由于公共交通可达性一方面对室内健康资源可达性、购物休闲资源可达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也符合低碳出行的要求,对减霾也有一定效应,并考虑到不同居民日常生活活动及出行方式频率差异,公共交通可达性、购物休闲资源可达性、室内健康资源可达性的重要性依次降低;活动暴露性揭示了区域居民室外活动强度,首先暴露于雾霾环境条件下会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出行安全、生活便利性有不良影响,对降低雾霾严重性也存在负向作用,作为雾霾对活动影响的中间媒介,对活动敏感性还起到触发作用;活动敏感性虽然对活动暴露性及雾霾严重性的影响均存在反馈机制,但一般只单向接受建成环境适应性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