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文献共被引网络中被引次数大于10的论文》

《表3 文献共被引网络中被引次数大于10的论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内社会科学研究中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参考文献共被引网络组成的科学图谱研究的知识基础见图6。图6中的节点大小代表论文的被引频次,除了第一时区外,处于相同时区的论文发表时间相同。整体上来看,在首个时区中出现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这些文献构成了我国知识图谱初期研究的知识基础。表3对知识网络中被引频次大于10的论文进行了初步统计,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高被引作者主要来源于科技哲学、科技管理以及图书情报学领域,这与前面对高产作者和高影响作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高被引的外国学者产出有1973年SMALL H提出“共被引分析”的论文以及1981年使用共被引分析方法探讨信息科学与社会科学间关系的文章;1994年瑞典科学计量学家PERSSON发表的关于1986-1990年JASIST期刊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的论文。代表性的外文文献还有:陈超美教授在JASIST上发表的《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英文版)以及他在《情报学报》上发表的中译本,该论文系统性地介绍了CiteSpace II,也成为后来CiteSpace诸多使用者进行研究的基础性文献。正是有了前人的方法探讨与应用,才慢慢促成文献计量软件的稳步发展,进而被更多领域的研究者发现并使用。此外,图6中还出现了陈超美教授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因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命名方式,对于后续应用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