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迎角下升力、阻力表 (积分从x*=-4mm到x*=0mm, 仅头部)》

《表2 不同迎角下升力、阻力表 (积分从x*=-4mm到x*=0mm, 仅头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局部稀薄气体效应的高超声速流动数值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与表3对比可以看到,头部的升力相对于总的升力来说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头部的阻力和总的阻力相比不能忽略,黏性修正使得头部阻力的减小大约在3%左右。由表4可以看到,当迎角由5°变到10°,黏性修正使得上、下板压力与摩擦力均减小,其中上板摩擦力减小8.42%~13.13%,上板压力减小4.31%~6.43%,下板摩擦力减小2.92%~1.60%,下板压力减小0.85%~0.18%。因此,黏性修正主要对上板产生影响,而对下板影响比较小,并且迎角越大,上板的稀薄效应越强,黏性修正使得上板压力、摩擦力减小越多。同时可以看到,升力主要由上、下板的压力贡献,而阻力由上、下板的摩擦力以及下板压力贡献。综合头部与板身的效果,由表3可以看到,黏性修正使得最终的升力增加0.5%左右,阻力减小3.4%~1.71%,升阻比增加4.13%~2.23%。因此,稀薄效应存在时,NS方法预测的升力会比实际的偏小,而阻力比实际的偏大,导致其预测得到的升阻比偏小。迎角越大,上板的稀薄效应越大,但从表3看到黏性修正后升阻比的增加反而越小。这是由于随着迎角变大,下板压力迅速增大,使得下板压力对升力以及阻力的贡献都迅速增大(见表4),由此使得上板对升力阻力贡献在总的升力阻力里面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小,而黏性修正对下板影响很小,最终使得迎角越大升阻比变化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