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供给提质增效指数地区分类》

《表5 供给提质增效指数地区分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供给提质增效的评价中,地域差别明显,且整体发展趋势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见表5)在一类与二类的11个省份中,除黑龙江、江西、湖北三省外,其余均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只有四川进入三类地区,其余均为四类、五类地区。从具体指标看,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普遍偏高,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均达到3倍及以上,导致其供给提质增效评分较低。其中,甘肃省供给提质增效评分最低,其在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城乡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四项指标中均为全国最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禀赋较差,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农村居民缺乏增收渠道,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粮食主产区在供给提质增效中大部分处于二类、三类地区,虽然其生产效益水平较高,但是以产业结构调整指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比重、绿色产品产量比重衡量的生产质量水平较差。江苏省在供给提质增效评价中得分最高,从具体指标看,江苏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比重、绿色产品产量比重显著高于其他省区市。主要原因在于江苏省注重农产品绿色发展,不断健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并出台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农业县(市、区)达到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到2022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0%以上等具有明确指向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