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水平行业外资进入负向“技术挤出”效应的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表7 水平行业外资进入负向“技术挤出”效应的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外资进入、产业关联与本土企业单位劳动成本: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中为t值,*、**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所有解释变量均为滞后一期值,城市层面模型同时控制了年度和地级市固定效应,省级层面模型则同时控制了年度和省(直辖市、自治区)固定效应,并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三分位行业层面使用了聚类 (clu

前文中的结论表明水平行业外资进入是导致外资进入推高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的主要原因,且这主要是由于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同行业制造业企业的人均增加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技术挤出”效应。从文献上来看,以往关于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东道国企业到底是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还是负向的“技术挤出”效应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Lu等(2017)指出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东道国同行业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渠道,如知识外溢、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共享供销网络等都严重依赖于“地理距离”,即外资进入通常只会对与其地理距离临近的东道国企业产生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相比之下,水平行业外资进入给东道国同行业企业带来负向“技术挤出”效应的途径,如Aitken和Harrison(1999)指出外资进入会抢占东道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推高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却与“地理距离”没有那么密切的关联。所以通过把“外资”划分为“本地外资”与“外地外资”两种类型,Lu等(2017)将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东道国企业产生正向“技术溢出”和负向“技术挤出”效应的两种渠道成功地进行了拆分,由此便可以进一步明确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东道国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或“技术挤出”效应的具体机制。本文借鉴Lu等(2017)的思路,将“外资”划分为“本地外资”与“外地外资”两种类型,并分别计算了“水平行业本地外资进入强度(H_local)”以及“水平行业外地外资进入强度(H_nonlocal)”。此外,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分别使用了“城市层面(1)”和“省级层面”两种行政区划级别来定义“本地”,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