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研究期间气流轨迹信息统计》

《表2 研究期间气流轨迹信息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杭州市2017年冬季一次重灰霾过程中PM_(2.5)水溶性离子特征、来源及成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时段的气流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以下4类:(1)E-NW(东-西北)、(2)NW-N(西北-北)、(3)NW(西北)、(4)NE-N(东北-北)。表2为这4类轨迹的统计信息。在表2中,各轨迹的PM2.5平均浓度由各后向轨迹所对应的在杭州站点观测到的PM2.5浓度计算得到。由表2可知,(1) 和(2)类轨迹占主导,分别占轨迹总数的52.2%和35.78%,(3) 和(4)类轨迹之和占轨迹总数的12.0%。图4(a)显示(1)类轨迹发自渤海湾,经由山东半岛,沿黄海、东海,最后从海上到达杭州,其PM2.5平均浓度66.89μg·m-3,为清洁空气来源。(2)类轨迹发自安徽、江苏、河南、山东4省交界处,经由宿州、蚌埠、南京等城市到达杭州,其PM2.5平均浓度为171.54μg·m-3,其中污染轨迹(PM2.5的浓度大于75μg·m-3的轨迹)占比为86.7%,污染轨迹的平均浓度达188.75μg·m-3,可知,此轨迹是导致杭州此次重灰霾的主要原因。图4(b)和(c)分别为清洁时期(PM2.5<75μg·m3)和重灰霾时期(PM2.5>150μg·m3)的后向轨迹。由图可知,清洁时期的72 h后向轨迹主要来自蒙古国、内蒙古等较远区域,由海上而来,从这些区域过来的清洁气流促使灰霾消散。重灰霾时期气流轨迹有2类,第1类主要为发自内蒙古包头等地的(3)类轨迹,经山西省太原等城市,再经过江苏省盐城、苏州等,最后经由上海到达杭州。这些轨迹途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城市,有大量污染物排放。第2类主要为发自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的2类轨迹,经宿州、蚌埠、南京等城市到达杭州。图4(d)中的后向轨迹聚类后各组轨迹的垂直分量表明,(3) 号轨迹的污染气团中存在明显的下沉气流(从600 hPa下沉到1 020 hPa),而(2)号轨迹的污染气团几乎都为同高度的平流,说明气流一直在近地层平流运动。这2种气流携带的高浓度的污染物于杭州积聚,造成了此次重灰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