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光绪三年 (1877年) 二月三十日英国下议院议事过程[55]》

《表1 光绪三年 (1877年) 二月三十日英国下议院议事过程[5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形象塑造与知识生产:晚清域外日记中的英国议会(1866—1885)》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嘈杂与静谧,一个是粗鲁的象征,一个是文雅的体现。对于观看者来说,在下议院的嘈杂议堂上,议员们的结“党”、攻伐、呱噪、争吵,并不是他们所要追求的,他们更中意于上议院静谧议堂中的有序、陈说。士人们均受到儒家教育,熟读儒家的经典。《论语》中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能才是他们所追求的。而上议院议员中的表现,正符合“谦谦君子”的形象。甲午以后开办国会的主张,多以英国议会制度为典范,可能是受到英、法议会议事情景描述的影响。有民智程度与议员产生方式的建言,可能亦因之而来。郑观应即认为,“我国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教育尚未普及,新闻传播也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贸然行使民选议员之法。议院是“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议员贤,而后议论措置乃得有真是非。否则,徒滋乱萌。”[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