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模型建模参数表:框架结构计算嵌固端位置的确定方法》

《表1 各模型建模参数表:框架结构计算嵌固端位置的确定方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框架结构计算嵌固端位置的确定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拉梁层是指从基础顶面至地表拉梁间的结构层

现以某市一座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定量探讨和分析,主要讨论选取不同计算模型后计算结果的变化。为了使计算模型更具有代表性,需要对其进行以下简化处理:一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尺寸的柱和主梁并进行布置;二是可以忽略局部次梁的布置情况。其中,图1是模型的平面布置及构件基本截面尺寸的示意图。地面以上的主体结构为5层,各层层高为3m,屋面板与楼板的厚度均为120mm。另外,采用C30等级的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混凝土;框架梁主筋、箍筋、楼板配筋分别采用的钢筋级别为HPB400级、HRB335级、HRB335级。该建筑的框架柱采用的是独立基础形式,设置拉梁于地面附近,基础顶面距离前层建筑地面为l.5m。另外,该建筑为7度的抗震设防裂度,三类的场地类别。所涉及的荷载有各层楼面的恒荷载和活荷载、屋面荷载和活荷载、各层主梁上的线荷载,相对应的取值分别为各层楼面的4.5kN/m2和2.0kN/m2、屋面的6.5kN/m2和0.5kN/m2、线荷载布设为8.0kN/m,通过上述数据来模拟内隔墙或外墙的自重。出于填充墙对框架抗侧刚度的贡献考虑,在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应选取适当的结构计算周期折减系数,在此取值为0.7。为了进行底层柱嵌固位置的变化以及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作用的探讨,可以选取以下几个计算模型来进行分析:模型1(结构为5层),其是将框架的嵌固端选在地面标高位置,在计算时不考虑基础拉梁及拉梁以下框架柱的影响;模型2到模型5(结构均为6层),是将框架的嵌固端选择在基础顶面,其中模型2有拉梁,但不考虑对拉梁层刚性地面的影响以及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作用,模型3有拉梁且需要考虑刚性地面的影响,不考虑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作用,此处的刚性地面厚度取100mm。需要注意的是,刚性地面是在回填土基础上,因此进行相应分析时,不需要将地面活荷载考虑在内,只需考虑刚性地面质量的三分之一参与动力。另外,为了比较回填土对地下室不同程度的侧向约束作用的影响,以模型2(侧刚比为零,没有考虑约束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的分析计算,即约束刚度比为1(模型4)与3(模型5)的两种计算。图2为模型立面图,表1列示了各模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