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2—2017年江苏丹阳市水稻螟虫发生及为害实际产量损失》

《表2 2002—2017年江苏丹阳市水稻螟虫发生及为害实际产量损失》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丹阳市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实践与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市水稻上常见虫害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且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重发频率高(表2)。(1)稻纵卷叶螟是由岭南北部地区随西南气流迁飞至本市,其迁入也受本地台风影响,在本市一年发生3代,2、3代为害严重,其在2003—2005年给本市水稻生产带来了年均980t以上的产量损失;单独使用短稳杆菌,对其杀灭效果可达75%以上,防效较为理想。(2)稻飞虱是从岭南及南方稻区随高空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本市稻飞虱种类主要包括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其中,褐飞虱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本市在防治措施上采取“压三控四”的办法,即压低3代害虫基数,控制4代害虫数量。2005年之前其发生量不大,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太大威胁,农户的防治重点放在了其他病虫上,2005—2012年,其为害严重,年均损失达到2 676 t,虫量过大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和“透天”现象,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3)水稻螟虫主要包括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近几年大螟为害上升趋势明显,二化螟、三化螟零星发生。大螟在本市年发生3代,1代成虫在5月上旬出现第1高峰,中旬出现第2高峰,2代盛发于7月上、中旬,3代于8月下旬到9月初盛发。本市用性诱剂等手段诱杀大螟,并通过在水稻田周边种植香根草吸引稻田螟虫到香根草上产卵,从而减少螟虫对水稻的为害[1],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