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8-2017年稻曲病发生面积及产量损失》

《表3 2008-2017年稻曲病发生面积及产量损失》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浙南山区单季杂交稻稻曲病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及防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2000年以来,青田县水稻生产已从过去的单、双季稻混栽逐步过渡为纯种植单季稻;主栽品种以杂交稻组合为主(具体见表1)。这些品种全生育期基本在135~150 d之间,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孕穗-破口期至灌浆初期集中在8月上中旬,少量早播早熟品种提前到7月下旬,迟播迟熟品种推迟到8月下旬。从表2可见,2008年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青田县日平均温度分别为28.7℃、28.6℃、28.3℃,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6.2%、74.0%、74.3%,从数字上并未达到稻曲病发病所需的适温(26℃~28℃)高湿(80%)的条件,但这些数据是在青田县城测定的,而青田县大部分单季稻种植区域分布在海拔200 m以上山区,雾大露重,田间温度一般低于县城测定数据,相对湿度一般高于县城测定数据,所以青田县当年大部分单季稻孕穗-破口至灌浆初期的气候条件符合稻曲病高发条件,造成2008年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表3)。2009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情况类似。而其他年份由于单季稻孕穗-破口至灌浆初期的气候条件不符合稻曲病高发条件,稻曲病发生较轻或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