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1 9 2 0 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及中国教育研究会主要成员一览表[2]》

《表一1 9 2 0 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及中国教育研究会主要成员一览表[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教育学人的学科求索——基于留美中国学生“中国教育研究会”个案的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次,民国学者研习教育学科百千人,对其进行学科认同的探索不免贪大求全,也无法对每一个人的学科认同进行逐一展现,倘若如此必会陷入庞大臃肿、贪图面面俱到的课题中而不自知。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对极有学科代表性质的几位学科学人的探讨,无疑对我们更好地认识近代教育学人关于学科的构想有着特殊的意义。按照《辞海》的解释,所谓“教育学人”即是指一方面以教育学教学和研究为基本志业,另一方面对教育有一定的思想和实践,著书立说且培养教育学科人才,再一方面是对教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大致来看,民国时期符合“教育学人”这一条件的教育学科人群,主要集中在两类高等院校:一是高等师范学校,二是国立综合性大学。前者主要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为主,例如北高师的教育学人主要以陈宝泉、邓萃英、李建勋、林砺儒、李蒸、邱椿、常道直等为代表;南高师教育学人则主要有郭秉文、廖世承、孟宪承、汪懋祖、姜琦、程其保、郑宗海、徐则陵、艾伟、郑晓沧。在国立综合性大学当中,如北京大学则有吴俊升、傅葆琛、王酉征、蒋梦麟;国立暨南大学则有邰爽秋、张耀翔、谢循初;其余综合院校则有杨振声、庄泽宣、罗家伦———此外不排除有部分学人一生中工作过数所院校。由此可见,倘若聚焦于“中国教育研究会”,除学会中张耀翔(2)修读心理学且回国从事心理研究事业之外,曾经隶属于“中国教育研究会”的李建勋、汪懋祖、徐则陵、庄泽宣回国后均从事教育事业或研究,因而对这一学科共同体聚合下学人的学科理念探讨具有着时间上的一致性及逻辑上的恰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