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传教士甘淋译《琵琶记·情诉荷池》节选译文》

《表2 传教士甘淋译《琵琶记·情诉荷池》节选译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晚清时期南戏《琵琶记》多形态西传与译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翻译策略方面,甘淋省去了戏文中的曲牌名与词牌名,把角色简化成人物在戏中的身份,如“生”译成“新郎”,“末”译为“侍从”,“贴”译为“新娘”,帮助读者理清人物关系。甘淋保留了原剧中“介”的特征,“介”是南戏中人物动作的提示语,如“生上”(Enter bridegroom),“生弹”(Bridegroom plays)。甘淋以无韵诗译原文韵文唱词,译文整体上做到了达意、传神和意境美。如“闲庭槐影转,深院荷香满”一句译为“The court with shade of locust tree is thick,and odors of the lotus weight the screens”[3]46,原句中“转”“满”二字极为传神,而译文中“thick”“weight”二词也生动再现了夏日时节,满院疏影斜斜,荷香飘荡的意境,显示了译者娴熟的文字驾驭翻译能力。甘淋坦言自己翻译《琵琶记》时,“为了如实地把原文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呈现给读者,原文不得已做了很多的‘牺牲’”[3]45。分析译文特征会发现甘淋所谓的“牺牲”不仅包括因中英语言表义系统差异(译文无法保留原文的文字对称、押韵等结构形式),还包括删除原文中无关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两段词曲间插科打诨的语句多有略去),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而最大的“牺牲”,或许是对原文中文化信息的简单化处理,例如以蔡邕【懒画眉】唱曲中的一小节为例[3]47(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