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正交实验结果: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表6 正交实验结果: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6和表7可知,以得率为指标时,影响因素大小的顺序为:A>B>C>D,即上样量对ML-HB的得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洗脱流速和杂质洗脱剂用量,吸附时间影响最小,优化工艺为:A2B2C1D1。体外实验结果见表8,由表可知,1、6和8号工艺提取的ML-HB在24、48、72h对HSC的IC50值分别在129.9~134.6、124.1~138.8、114.5~132.2μg/mL之间,均比其他几号工艺的IC50值大,这3个工艺中C因素均为C1,可能是杂质洗脱剂用量少,杂质洗脱不完全导致提取物活性降低;工艺3、5和9提取的ML-HB,24、48和72h其IC50值分别在115.9~123.7、102.0~118.9、91.7~96.5μg/mL之间,相对较小且无显著差异。其中,正交工艺5所得ML-HB得率最高(0.71%),其工艺为A2B2C3D1。综合单因素实验分析,A2、B2为最佳上样量和最佳洗脱流速;C2与C3相比,C2提取的ML-HB得率较高,且C2和C3提取的ML-HB活性相当,故选择C2为杂质洗脱剂用量;吸附时间太短导致吸附不完全,故选择D3作为吸附时间,因此,确定分离纯化工艺为:A2B2C2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