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正交试验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24, 48, 72 h对HSC-T6增殖的影响 (n=5)》

《表4 正交试验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24, 48, 72 h对HSC-T6增殖的影响 (n=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的酶解制备工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体外试验结果显示,3,5和7号工艺所得活性提取物在24,48,72 h对HSC-T6的IC50值分别为116.11~129.27,118.22~120.48,94.45~105.66μg·mL-1,均比其他几号工艺的IC50值大,这3个工艺中C因素均为C3。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酶解pH值所得到酶解产物不同,当酶解pH为9.0时对大分子蛋白酶解的同时也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酶解。工艺2、8所得活性提取物,24,48,72 h其IC50值分别为100.8~102.86,90.12~93.61,98.99~100.01μg·mL-1,相对较小且无显著差异,其工艺分别为A1B2C2D2,A3B2C1D3。正交工艺5得到的活性提取物得率最高(0.70%),其工艺为A2B2C3D1。综合分析,由体外实验结果知A1,A3所得活性提取物活性较A2好,但差异并不显著。但A因素对得率具有显著性差异,A2所得活性提取物得率较高,故选择A2(0.3%)作为酶用量;由得率和体外试验结果分析B2(2 h)为最佳酶解时间;C3所得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活性较弱,C1与C2相比活性相当,但C2所得活性提取物得率较高,故选择C2(pH 8.5)为酶解pH值;D因素对得率无显著性差异,且D2与D3活性相当,故选择相对低温D2(45℃)作为酶解温度,因此,确定分离纯化工艺为:A2B2C2D2。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