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影响因素的多层回归模型》

《表2 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影响因素的多层回归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EPS(2014-2015)数据的多层模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参照组:a.女性,b.不胖,c.未参加,d.没兴趣,e.非独生子女,f.民办打工子弟学校;+P<0.1,*P<0.05,**P<0.01,***P<0.001(双尾检验)。

基准模型(模型1)反映了中学生个体层次的差异对于其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从该模型可以得出:1)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中学生的身体肥胖感知和家庭居住地类型对其体育锻炼的参与并无显著影响,而且在体育锻炼参与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2)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更长,但差异的显著性较低(P<0.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平均每天比非独生子女多锻炼1.057 min(2);3) 与现有研究一致,本文也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背景、体育锻炼兴趣积极而显著地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而媒介使用则对其体育锻炼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4) 但是与现有发现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学习压力同样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产生积极影响,数据表明,中学生平均每天课外用于与学业相关事宜的时间每增加1 h,其体育锻炼时间将增加1.009 min(P<0.05);5) 健康教育课程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积极影响,在初中期间参加过健康教育课程的中学生平均比没参加过的学生每天多锻炼1.193 min(P<0.001);6) 中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认识也积极影响到其体育锻炼参与。表2的数据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等级每增加1,其平均每天的体育锻炼将多增加1.113 min(P<0.001)。换言之,认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越积极,并且,其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