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京津冀港口分类及分工》

《表2 京津冀港口分类及分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天津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回顾与反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参考文献[10-11]整理。

(2) 本阶段天津城市—区域空间的组织特征。第一,中心城区的空间组织以功能重组和置换的方式逐渐向外拓展。震后恢复重建和土地的有偿使用使得城市空间的经济属性凸显,中心城区大量的工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所替换。此外,中环线的建设和边缘的“生产—生活”组团使得中心城区呈现出向郊区蔓延的态势。截至2004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292.24平方公里,建设范围已突破天津外环线,外环线外新增建设用地占比达56![7]。第二,在市域层面,滨海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1990年之前,滨海地区的增长略显缓慢,和中心城区相比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1991年之后,随着保税区和滨海新区的成立,天津得以在整个行政区划范围内根据自然地理属性和经济地理属性的优势进行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的优化重构。这一时期,滨海地区以开发区、保税区等“新区”模式吸引投资并保持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截至2003年,滨海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88平方公里,总人口140万,GDP 1 490亿元。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在市域层面呈现功能互补、相向生长、依赖发展的演进趋势。天津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呈现点轴式扩散,海河轴线地带逐渐出现相互连绵的特征(见图3)[6]。第三,沿海地区的开放与开发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京津冀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主要港口包括了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天津港相较于其他港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优势,天津港位于渤海湾的地理中心,便于在空间上联系环渤海港口群和广大内陆地区;二是腹地优势,天津港的腹地可延伸至华北、东北、西北等地,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同时可连接东北亚和中西亚;三是基础设施优势,天津港于20世纪70年代开通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20世纪8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并建设万吨级泊位,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深水化发展[8-11];四是政策优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批复建立,得以和港口一体化发展。基于上述优势,天津港得以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见表2)。天津港和滨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天津继续保持自身在京津冀区域的竞争力和突出地位,通过1995年和2003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首位度变化[12]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京津双核的空间结构趋于明显,京津走廊成为本地区的核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