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磨屑的元素组成及比例Tab.4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proportion of wear debris》

《表4 磨屑的元素组成及比例Tab.4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proportion of wear debri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混杂纤维增强低树脂基摩擦材料磨损机理及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a和3b为试样F7表面磨损前后的形貌图。可以看出,磨损前,材料表面粗糙且疏松;磨损后,光滑平整的摩擦面比例极少,存在大片因摩擦层被撕裂而裸露的基体。该情况导致纤维与基体的粘结作用下降,材料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由于交变接触应力的存在,摩擦表面发生疲劳磨损剥落,在摩擦材料中迅速扩展的疲劳裂纹将穿透界面,引起填料颗粒的松动,从而造成增强纤维从基体中被拔出。与此同时,脱落的硬质颗粒填料和剥离、断裂的增强纤维充当磨粒的作用,加剧了树脂基摩擦材料的磨粒磨损。如图3c所示,磨损后磨屑的微观形貌中呈现大量的片状磨屑,脱落的颗粒物质较多,同时磨屑中散落有部分的纤维状物质,表明摩擦材料的硬度较低,与图2所得试样F7低硬度结论相一致。由图3d和表4可知,磨屑中O元素含量极高,达19.38%,这表明树脂基摩擦材料发生了严重的有机物分解,同时Cu元素含量最高为24.11%,验证了铜纤维被严重拔出的现象。此时,低树脂基摩擦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热疲劳磨损,同时伴随着磨粒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