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常见的土壤修复植物及其修复特征[1, 7, 16, 18, 29, 31-32]》

《表3 常见的土壤修复植物及其修复特征[1, 7, 16, 18, 29, 31-3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在植物修复筛选方面的研究工作虽晚于国外,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统计出了当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富集植物(表2),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常见土壤修复植物及其基本修复特征(表3)。不同植物种类对土壤的修复效果不同,其修复能力可根据富集系数(BCF)来判断,富集系数的高低对应植物种修复能力的高低[29-32]。以重金属富集植物为例,重金属富集系数等于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小于0.1的为较低修复能力,大于1的为较强修复能力,大于0.1且小于1的为中等修复能力[33]。图1比较了不同物种对同种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含量的富集能力,对于铅污染土壤而言,物种富集能力排序为高山漆姑草(Herba saginae Japonicae)>柳叶箬(Isachne globos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小鳞苔草(Carex gentilis),对于镉污染土壤而言,物种吸附能力排序为叶芽阿拉伯芥(Arabidopsis halleri)>天蓝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由表2可知,重金属(镉、镍、铜、砷、汞、铅、锌)超富集植物多分布在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有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小鳞苔草、苎麻(Boehmeria nivea)、酸模(Rumex acetosa)、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天蓝遏蓝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其他可改良土壤的植物如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耐土壤盐碱化的毛苕子(Vicia villosa)、翅碱蓬(Suaeda australi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均能够从不同角度改良土壤。修复植物中的牧草,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菊苣(Cichorium intybu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香根草等因对土壤贫瘠、干旱、盐渍化等恶劣环境具有更高的抗性而倍受青睐。尤其在生态修复方面,禾本科牧草和豆科植物经常被用于退耕坡地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沙漠化防治以及干旱地盐渍化改善等[34-36]。具有多种修复功能(修复多种重金属元素或有机、无机污染源等)的植物种通常都是具有较强修复能力的重点研究对象。此外,植物修复技术还扩展了多个研究方向,包括络合诱导强化修复、不同植物套作联合修复、修复后植物处理处置的集成技术等[27,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