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人民日报》1950—1960年发表有关朝鲜战争各类消息及报道 (含文学作品) 统计表》

《表1《人民日报》1950—1960年发表有关朝鲜战争各类消息及报道 (含文学作品) 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建立——以《人民日报》朝鲜战争文学文献为样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三年之后,一个陌生的名字与这首战歌发生了联系,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只有曲作者名字,这次词作者的身份被正式确立———麻扶摇。他的《我怎样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与周巍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感动了我———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曲谱的经过》一同发表在《解放军文艺》1954年6月号。歌词的产生来源于基层部队,词作者麻扶摇为东北某炮兵团的连指导员。1950年10月,麻扶摇为连队写出征词,他连夜赶稿,激情流淌于笔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就这样一气呵成。在第二天的动员大会上,他挥着拳头,豪情澎湃,高声呼出了这首誓词,极大鼓舞了连队的士气,战友们以最热烈的掌声给予肯定。会后,麻扶摇将誓词抄在连队黑板报上,这是见诸文字的第一次“发表”,随即师部的油印小报也登了出来。1950年11月下旬,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到前线部队采访,从师部小报上看到了这首誓词,便写入报道,在大字标题下,醒目地登出了誓词,并说它是前线部队指战员的强烈呼声。[2]麻扶摇,一位普通的基层指导员,一生只写过这一首诗的“孤品作家”,从此被人们记住,被志愿军战史记住,被新中国文艺记住。那威武的歌词、豪迈的旋律,激励着当年的将士,鼓舞着国人的信心,感染着后人的情怀,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