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林村拉祜族和坝区傣族的作物种植对比》

《表1 林村拉祜族和坝区傣族的作物种植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直过”民族村落脱贫路径探析——以云南拉祜族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村民、村干部访谈。

如表1所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由于空间自然地理特征,海拔较高的林村拉祜族与毗邻而居的坝区傣族在作物品种上存在差异。1996年傣族开始种植杂交水稻实现了粮食温饱,而同时期拉祜族由于海拔高,种植普通水稻产量低,难以果腹。九十年代,高山拉祜族向坝区傣族村寨乞讨的现象非常普遍。九十年代末橡胶和香蕉种植技术在坝区傣族村寨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傣族收入,甚至许多种植大户的收入达百万。而拉祜族仍由于橡胶种植技术在高海拔地区难以攻克而在种植时间上落后近十年。另外,贫瘠的土壤和土地碎片化很难实现农业产业化种植,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种种空间贫困特征使得林村村民远离政治和市场中心,受教育和享受医疗的难度也因此升高,长期封闭和隔离限制了其经济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