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本研究中用于COI分析的鲾科鱼类样本的信息Tab1 Specimens information of Leiognathidae in the present study》

《表1 本研究中用于COI分析的鲾科鱼类样本的信息Tab1 Specimens information of Leiognathidae in the present study》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形态与DNA条形码的中国鲾科鱼类分类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参阅Fish Base、《南海鱼类检索》[3]等资料,将2005—2018年采集于中国4省14个地点(表1)的142尾鲾科鱼类鉴定为3属10种,其中小牙鲾(G.minuta)14尾,G.sp.A10尾,黄斑鲾14尾,短吻鲾33尾,颈斑鲾26尾,短棘鲾20尾,细纹鲾(L.berbis)4尾,带纹鲾(L.striatus)1尾,坚鲾1尾,仰口鲾(S.ruconius)19尾。参照ROHLF等[20]的几何形态测量法,测量体长、体高、头长、头高、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背鳍长、胸鳍长、腹鳍长、臀鳍长、全长等13个常规性状;通过8个解剖学坐标点:A:吻端、B:头部末端、C:背鳍起点、D:尾鳍背部起点、E:峡部末端、F:腹鳍起点、G:臀鳍起点、H:尾鳍腹部起点构建框架结构,测量AB、BC、CD、DH、HG、GF、FE、EA、EB、EC、FB、FC、CG、GD、HC等15个框架结构测量性状间距离,形态测量精确到0.1mm。测量示意图见图1。为消除异速生长带来的变动,将除体长外的27个形态测量值按ELLIOTT等[21]的方法标准化处理后,通过SPSS22.0软件对27个度量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