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载体的传播情况 (N=5)》

《表2 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载体的传播情况 (N=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困境与出路: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按照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类型,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载体可分为教材开发、运动竞赛与训练、社团活动、课程教学、学术研究5个方面。据此,笔者对清水江流域的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和土家族5大文化区的学校教育传播载体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发现学校教育传播载体存在功能弱化的情况,各个传播载体之间的传播效果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传播效果依次排名是运动竞赛与训练、学术研究、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教材开发(见表2)。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原本以课程传播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共生路径向运动训练与竞赛转变,运动训练与竞赛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主要传承和推广载体,这与李家发、都慧慧学者提出的学校教育通过有意识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渠道[13]的意见不一。在运动竞赛与训练中,主要是高脚马、三人板鞋、蹴球、舞龙、舞狮等民运会的竞技和表演项目,而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竹竿舞、赛马、摆手舞、独竹漂、漂流、龙舟等项目却几乎没有;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一些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存在学而不评和逐渐消亡的现象;在社团活动中,虽然民族传统体育被广泛传播与开展,但是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只是将技术、刺激等外显知识当作是表演的全部,致使一些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缺失,从而导致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淘汰、民族意识和文化信仰被淡化甚至遗忘。总而言之,传播载体功能弱化致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裂痕渐次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