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增值税与营业税收入增长的递减规律》

《表3 增值税与营业税收入增长的递减规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再分配效应——来自西部大开发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理论上,税收优惠促进税基增长具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税负降低提升了企业利润和产值,或者催生本地新企业的诞生;另一种是税收优惠会导致本地区形成“税收洼地”,使高税负地区的企业流向税负低的地区,促进低税负地区税基增长。对于第一种机制,现有文献已经证明减税有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升产值、利润和出口水平(Kevin and Glenn,2002;Chen et al.,2013;Liu and Lu,2015;许伟和陈斌开,2016;申广军等,2016),但对于第二种机制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本文根据模型(4),通过调整东侧控制组距离的方式来反映东侧企业因税收优惠迁往西侧的成本和信息差异,距离分界线越远,迁移成本和适应迁移后企业发展环境变化所要付出的成本更大,税收优惠带给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效应也会逐渐降低。表3的结果表明,伴随着分界线东侧控制组向东移动,西部大开发对分界线西侧县增值税收入的提升作用越来越低。由于西部大开发对国家鼓励类产业实行所得税优惠,其中包括交通运输、文化娱乐、旅游等其他服务业,对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有助于扩大营业税税基。并且,一方面,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的流动性更高,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对服务业增长的激励效应更强;另一方面,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配套产业,税收优惠下制造业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服务业增长。因此,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会促进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第(4)—(6)列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