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检验》

《表1 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下同。

一般地,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首先需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一些文献选择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时,发现风速与空气污染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通常风速越大即空气流通系数越高的地区,空气污染越低且越倾向于使用较低的环境规制,空气流通系数(风速乘以边界层高度)可以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沈坤荣等,2017;陈诗一和陈登科,2018)。不过,虽然空气流通系数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空气流动有利于改变地区污染浓度,反向反映地区污染程度和环境规制强度。但空气流通会带来污染物的跨区域传递,应用其替代环境规制指标,则难以区分各个区域的环境规制强度,降低本文环境规制“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的准确性。另一些文献研究发现降水与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康恒元等,2017;周景坤,2017),自然满足作为环境规制工具变量的独立性条件。其优点是地区降水量能够降低本地的空气污染浓度,且不易引发污染扩散。同时,由于降水是自然现象,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外生于环境规制政策,且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仅通过环境规制来实现。因此,为解决环境规制指标的内生性问题,选择地区降水量JS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见表1。表1也列出了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发现地区降水量与环境规制指标负向关系显著且F值远大于10,排除弱工具变量问题。表1的本地—邻地效应检验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