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分区结果与原保护区的对照表》

《表1 分区结果与原保护区的对照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结合多空间特性的保护区功能分区最优化设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图4可见,模型规划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集中在泉州湾中部,主要偏向东南方向的河口区域,一方面,缓冲区位于核心区的外围,由于核心区的西北区域及东南区域的生境适宜度较高,规划的缓冲区在核心区北部区域及东南区域的宽度较大,侧重性地减少外来因素对核心区的影响,增强了核心区内生物的保护;另一方面,核心区和缓冲区具有连通性,且保护区紧实,避免生境破碎对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有利于珍稀水生物种的信息交流和长期生存。为比较规划结果与现有保护区的差异,将对规划结果与现有保护区进行比较分析(表1)。在模型分区优化结果中,核心区选中的单元数为491个,面积达到1 964 hm2,高于原保护区核心区的单元数,且适宜分数远高于原保护区,达到257.29,主要偏向在泉州湾东南部的河口区域,是珍稀水生动物主要栖息地,而原保护区没有完全覆盖珍稀水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对珍稀水生动物没有给予足够的保护,保护效益较不理想。模型规划的缓冲区共包含123个候选单元,面积达到492 hm2,将核心区和外界隔离,其周长为40 800 m,总适宜分数为49.80。模型规划的缓冲区单元数远小于原保护区缓冲区的单元数,不及原保护区缓冲区单元数的一半,主要是适宜分数高的原保护区东部和东南部缓冲区被规划为核心区,同时泉州湾西部生态适宜性较低,导致其规划结果的核心区西侧的缓冲区面积明显缩小。模型规划的缓冲区单元数远少于原保护区缓冲去,但前者的总适宜分数却略高于后者。这一方面是由于1/2的原保护区缓冲区位于低适宜值区域,而模型规划的缓冲区大部分位于中高适宜值区域,因此,其适宜分数优于原保护区的缓冲区;另一方面,原保护区的缓冲区距离泉州湾西部和北部的道路、农田和建筑物较近,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而模型规划的缓冲区主要向东北和东南区域延展,水域宽阔,更符合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条件。总体而言,模型规划结果的总候选单元数为614,高于原保护区的总单元数547,总适宜分数远高于原保护区的适宜分数,达到307.09,规划结果优于原保护区,证明了基于网络流的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了原保护区规划存在缺陷,亟须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