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沿用潭门渔民地名的地理实体名单Tab.4 The entities to be called by native names》

《表4 沿用潭门渔民地名的地理实体名单Tab.4 The entities to be called by native name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建构与再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30年代开始,外国海图风行,逐步取代《更路簿》。如今,先进的航海设备和导航技术使《更路簿》已完全失去应用价值,昔日的导航指南成为一种历史记录文本,成为一种表征意义的符号。(1)《更路簿》有一套隐形的书写规范和自成一派的知识体系,是地方性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更路簿》产生之前势必有很长的实践和积累经验的时间。《更路簿》的存在证明了历史时期潭门渔民与南海交互已经形成了一套规制化的理论和套路。(2)《更路簿》记载的地方性知识都是有关潭门渔民远海作业的经验,其成为在航海设备和导航技术都较为落后的时代,潭门渔民远海作业生态适应的文本象征。(3)如今潭门渔民去南海作业已不用《更路簿》,但过去理论化后的地方性知识保持着极强的生命力,仍存在于潭门渔民的脑海中被用于当代的航海实践。且这些地方性小知识即使是再先进的导航设备和技术也不能给予和替代的。例如,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即使官方已经对南海诸多岛屿进行标准命名,船上所用导航仪器、海图等也使用标准命名进行标绘,但实际使用中渔民仍然习惯用渔民命名交流(表4)。但被追问其名称由来,渔民并不清楚,只是沿袭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使用传统。更路簿文本的纸质存在则是对这些已经隐形化、内刻于渔民生产习惯中的地方性知识的显性的、有型的物质表征,为“他者”群体在非帆船时代了解历史沿用的地方性知识提供途径。(4)《更路簿》由渔民群体创作,并服务于创作群体,是民间产物。在《更路簿》的使用年代,官方还未对南海进行标准命名,《更路簿》则弥补了有关这方面历史文本记载的空白。《更路簿》的实用性则说明,在官方缺乏对南海有组织地大力监管时,潭门渔民依然自发地用自己的实践继续着对南海的开发利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