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广州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分布Tab.2 Residents's average scores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sur

《表2 广州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分布Tab.2 Residents's average scores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sur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邻里效应视角的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GHQ值越低表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分组计算不同群体的GHQ值(表2),并对不同群体的GHQ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组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体属性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婚姻与家庭、户口状况的群体的GHQ均值差异不大,各组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教育程度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较为显著,高中、职高及技校学历的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者(22.60/23.66,P<0.05),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居民相较于高中(21.73/22.60,P<0.1)、初中及以下(21.73/23.66,P<0.01)两组居民而言拥有更佳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居民的GHQ值最高(24.77),其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收入在1万元~3万元(22.87,P<0.1),3万元~5万元(22.10,P<0.05)及5万元~10万元(21.96,P<0.05)的居民处于劣势。在自评身体健康一项中,身体状况良好的居民的GHQ值为22.26,显著低于身体健康状况一般(24.38,P<0.01)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居民(26.03,P<0.01),即身体健康的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就住房状况而言,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无住房产权的居民(22.20/23.14,P<0.05)。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的3个组别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显著差别。住宅建筑时间在1980—2000年的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居住在2000年后建设的住房的居民更佳(22.20/23.16,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