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区域震源机制解系统聚类结果 (单位:°)》

《表1 研究区域震源机制解系统聚类结果 (单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张家口地区近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92年刁桂苓等[3]提出了系统聚类的思路。即对每2个震源机制解的P轴与P轴、T轴与T轴在3维空间的夹角,取2个夹角之和作为距离,把距离小于一定阈值的震源机制划为同类。前面我们通过震源机制解的各个参数空间取向分析得到了优势取向参数的空间,为了更好地比较各个震源机制解之间的异同,判别其间的亲疏程度,我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83个解进行聚类分析[4]得到9种类型地震,图3为这9类的震源机制解P轴和T轴的投影,表1给出了各种类型平均机制解的空间取向参数,其中az表示应力轴的方位,ih表示应力轴和铅垂线的夹角,X、Y分别是节面,AlfaPT是P、T轴的平均夹角,用于衡量平均解的质量,90°最好,最后一栏是该类解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