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研究区域内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表2 研究区域内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应力张量反演的遗传算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来源1的数据为赵知军和刘秀景(1990)的文献,震级为ML;来源2的数据为Global CMT,震级为MW.

基于表2数据,利用本文方法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应力结果如图7所示,σ1(张轴)走向152°,倾伏角50°;σ2(中间轴)走向350°,倾伏角39°;σ3(压轴)走向253°,倾伏角9°;R=0.64,根据第1节可知,中间应力轴表现为拉张作用,并且该拉张作用比σ1要弱很多.该结果说明,研究区域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近东西向的挤压,从而导致在垂直于主压应力轴的平面上产生拉张作用,向华南块体方向的拉张作用强于向阿拉善块体的拉张作用,这与长期的动力作用导致研究区域南侧地形高于北侧是一致的!青藏高原对研究区域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被认为来源于青藏高原受到印度板块北东向的挤压和青藏高原北部亚洲块体的阻挡,导致青藏高原物质不断隆升,以及侧向扩张(Shen et al.,2017;李煜航,2018).另外,本文结果与其他学者对此区域的认识是一致的(许忠淮等,1987;郭祥云等,2017),验证了本文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