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地方财政收支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9 地方财政收支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探讨——基于预算收支关系VAR模型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通过了1%、5%及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2) PVAR模型的分析结果。根据AIC、BIC及HQIC等信息准则构建地方财政收支的PVAR(1)模型。从财政收入的视角看,一方面,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存在微弱的负向冲击效应,且冲击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对自身存在正向冲击效应,而冲击效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从财政支出的视角看,一方面,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存在由正到负的冲击效应,大约在第2期冲击效应为0;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对自身存在较强的冲击效应,虽然冲击效应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变化幅度很小。也就是说,二者均存在增长惯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前者增长惯性减弱的幅度远大于后者减弱的幅度,这也佐证了省级政府存在财政压力且财政压力逐渐加大的事实。预测方差的误差分解1\n\t\t\t\t\t\t1表明:财政支出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本身,随着时间推移该比重逐渐降低,但即使做10个年度的预测,该比重也不会低于96.7%;财政收入的预测误差也主要来自于自身,随着时间推移该比重逐渐上升,当对其预测误差做10个年度的预测时该比重会达到97.6%。该检验结果佐证了省级政府财政收支关系存在“以收定支”现象。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确立了“量入为出”的政府理财观(徐阳光,201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扩展”,2015年起实施的新《预算法》逐渐有别于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政府理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