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95年美国部分城市区域的失业率》

《表2 1995年美国部分城市区域的失业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欧美大都市区治理:从传统区域主义走向新区域主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David K.Hamilton,Governing Metropolitan Areas,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Inc,1999,p.305.

第一,大都市区各种要素的跨界流动和中心城区各种现实问题的跨界扩展,使得区域化方案再次成为大都市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公共选择的理论主张和实践也不是非常让人满意,多中心体系下大都市区面临的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区域层面面临的交通拥挤、城市蔓延、经济竞争,以及中心城市面临的少数民族集聚(见表1)、失业(见表2)和城市衰退、贫困集中、暴力犯罪问题等。特别是随着郊区化的发展,中心城区人口的持续性跨界流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相对富裕的郊区与衰落的中心城区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更加对立,“问题非常严重”并“不断恶化”成为当时大都市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主观感受(见表3)。也正是随着内城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许多报道,同时也有很多出版物支持内城与郊区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使得大都市区的整个居民都意识到大都市区地理单元之间是一种复杂的互补关系[6]。他们面临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狭小范围内的单一问题,而是跨越许多政治边界的、涉及整个大都市区范围的区域问题,涉及很多层级的政府单元,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大都市区层面寻求区域化的解决策略,破除传统的城郊对立观念,合作被认为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通过精心规划、充分协调、科学管理,有可能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