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申报》“本报特派记者”和“本报特派员”赴外埠采访路线表》

《表1《申报》“本报特派记者”和“本报特派员”赴外埠采访路线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火车通行与民国报业的发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除上述中心车站外,铁路沿线各站点也为记者采访提供了新闻源。民国时期天灾人祸频仍,铁路线成为部队行军、灾民逃难的首选路线。记者通过火车,能够近距离观察军情、灾情。1935年秋,鲁西水灾,《大公报》派萧乾和画家赵望云前去采访,“车到兖州,就开始有了灾象。到了济宁,我们一下子就为涂炭于水火中的难民包围住了。站台上,铁轨旁,郊野田埂和粪堆上,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灾民”。他们将在铁路沿线所见景象,画出来,写出来,形成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各方捐款大批大批地汇到了报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