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和未受损区样地概况Tab.1 Sample plot survey of DTA and UA in two climatic regions》

《表1 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和未受损区样地概况Tab.1 Sample plot survey of DTA and UA in two climatic region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汶川地震重灾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受灾区面积约26 410 km2,呈“东北—西南”走向条带状分布,两端最长距离350km,受灾区主要分布两种气候类型,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西北岷江河谷为干旱河谷气候和东南山麓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旱河谷气候区样地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102°51'~103°44'E、30°45'~31°43'N,海拔1 325 m。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下降迅速,≥10℃的积温大,持续时间长,低温稳定,年平均气温11.2~12.9℃,最热月平均气温20~21.9℃,最冷月气温0.4~2.4℃;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515.7 mm,雨季平均降雨量425.2 mm,由于蒸发量大,全年水分亏损严重。受损治理区样地设置在滑坡体上,以挡土墙、铁网石笼为主要治理措施,基带土壤为棕壤和河谷褐土,表面着生的植被类型为典型的先锋群落,未受损样地设置在相近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样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竹市汉旺镇,103°54'~104°20'E、30°09'~31°42'N,平均海拔650 m,属于山前冲洪积扇状平原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为1 500~1 700 mm,土壤为黄壤及其亚类。受损治理区样地设置在崩塌体上,以竹栅栏和石片叠梯为主要治理措施,未受损样地设置在相近处。取样调查于2015年6月进行,试验区域分别设置在汶川县威州镇和绵竹市汉旺镇,治理工程位于试验区域内的生态治理典型示范区内,均在2011年3月竣工。样地具体详情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