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次临界度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对比》

《表1 次临界度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修正源倍增方法的次临界监督手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反应堆临界过程中,需额外注意其临界过程的安全问题。在反应堆的反应性增加、逐渐逼近临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临界外推法。利用有源次临界反应堆的增殖特性,通过对探测器计数的倒数与装载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外推,得到临界装载量,这种方法称为源倍增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反应堆在次临界度较深的情况下不能看作是点堆,探测器无法在各种装载下给出统一标准的刻度,因而在实验过程中外推直线并非直线,多为内凹曲线。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调研了次临界测量反应性的相关文献,整理出一种适用于次临界监测的方法,即对探测器计数进行空间效应修正,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相比于动态刻棒方法,本方法的空间效应修正考虑了外中子源的影响,即通过计算在有源次临界状态下的功率分布和对应的探测器响应因子,给出空间效应修正因子。通过对有源次临界状态下的反应性进行空间效应修正,给出探测器关于反应堆功率的响应情况,将修正用于源倍增法,完成基于修正源倍增方法的次临界监督手段。在零功率实验堆上进行了验证,结果列于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