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自杀/自我—内隐联想试验样例》

《表1 自杀/自我—内隐联想试验样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抑郁症患者内隐自杀意念与外显自杀意念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参照先前研究[6-7,14],采用E-prime2.0软件编制实验任务。本研究根据被试者对活着/自我和死亡/自我的反应时来测量其对活着和自杀的内隐态度。任务中的属性词(自杀相关词、生存相关词语)和概念词(自我词、非我词)各10个,来自Nock等[6]的实验任务。实验中被试者分别对任务中的自我相关词(我、自己、自己的、本人、我的)和非我相关词(他、他们、别人、他人、别人的)进行目标概念词辨别,自杀相关词(死亡、死者、自杀、亡故、灭亡)和活着相关词(生命、活着、幸存、呼吸、生活)进行属性概念词辨别,以及目标词和属性词联合后形成的“相容任务”(compatible task)和“不相容任务”(incompatible task)进行辨别,见表1。“相容任务”指被归为一类中的客体概念和属性概念与被试者的内隐认知结构相一致,“不相容任务”被归为一类的客体概念和属性概念的关系与被试者的内隐认知是不一致的。不相容任务和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差值再除以其标准差作为对自杀意念内隐认知的强度指标,即SIAT的效应D值。为避免SIAT试验顺序对D值结果影响,本研究奇数号被试者按顺序1(Block1-2-3-4-5-6-7)完成测试,偶数号被试者按顺序2(Block5-2-6-7-1-3-4)完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