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8次区域性暴雨个例的物理量判据Tab.3 The physical criterion for the examples of 8 regional rainstorms》

《表3 8次区域性暴雨个例的物理量判据Tab.3 The physical criterion for the examples of 8 regional rainstorm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副高影响下遵义市区域性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W、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和K指数的单位分别为Pa/s、g/(cm·h Pa·s)、10-7·g/(cm2·h Pa·s)和℃。

从能量条件来看(表3),这8次个例中不管是暴雨中心区域还是弱降雨中心(本文将弱或者无降雨的中心统称为弱降雨中心),K指数都超过了32℃,平均值是在36℃,能量条件都很好[15-16];当暴雨中心850 hPa的水汽辐合强度与弱降雨中心相等或者更强时,在此情况下,不是暴雨中心的水汽输送比弱降雨中心区强,就是上升运动比其强(如表3中第1、第3、第7和第8个例);当850 hPa的水汽无明显辐合,而是处于辐散情况时,暴雨中心的辐散情况也比弱降雨中心弱,此情形下,同样不是暴雨中心的水汽输送比弱降雨中心区强,就是上升运动比其强(如表3中第2、第5个例);对于表3中的第4个个例,暴雨中心的水汽输送情况明显低于弱降雨中心,只是500 hPa高度上上升运动比其强,为什么暴雨中心赤水下了85.8 mm,而弱降雨中心余庆几乎没有下雨呢?从表4中或许能找到答案,可以看到暴雨中心的最大小时雨强达到了35.0 mm/h,并且降雨持续了13 h,说明雨强大和持续时间长对雨量的累积有正贡献,同理,第6个个例也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