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0―2014年中(美)对美(中)出口创造就业的地区结构》

《表3 2000―2014年中(美)对美(中)出口创造就业的地区结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美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分解:基于国际产业关联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万人

根据公式(11)可以得到的2000—2014年中美贸易拉动的不同国家层面的就业量,我们列出居于国家(地区)的前列数据,如表3所示。可见,中国向美国出口最主要的是带动本国的就业,同时也为其他参与到中美分工的价值链中的国家(地区)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在15年中居于前列的国家(地区)始终是固定的,有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巴西、日本和美国。除了美国和巴西以外,其余都是亚洲国家(地区),这有可能是因为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产生区域上的辐射效应,使得亚洲国家的劳动者从中国向美国出口中受益较多。同样,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最直接地带动美国自身的就业,而间接受益的其他国家主要有印度、墨西哥、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其中墨西哥和加拿大因为是NAFTA成员,与美国贸易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更多地参与了美国出口的生产,劳动者在美中贸易中获益。总的来说,中美贸易所创造的就业岗位除了在中美两国以外,还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美国家和地区。比如,2000—2014年,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巴西在参与中美贸易中增加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42.20万人、262.86万人、92.87万人、88.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