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平均就业效应》

《表5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平均就业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美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分解:基于国际产业关联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WIOD数据和文章公式计算所得

由于中美贸易中两国相互出口的产品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就业的影响也会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中有70%以上是产成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中有60%左右是中间品。为了更进一步考察产品异质性对就业的影响,我们用根据公式(8)(12)计算得到的结果除以中国(美国)出口的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总额得到每单位中间品和最终品拉动的平均就业效应,结果如表4、表5所示(3)。表4数据显示,中对美中间品出口和最终品出口的平均就业效应不管是对哪个国家都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中国出口品中所包含的劳动要素在减少(4),相应资本和技术的含量在上升。中对美最终品出口产生的各国平均就业效应始终大于中间品出口的就业效应,这说明中国出口的最终品比中间品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度,也意味着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但是最终品平均就业效应与中间品的平均就业效应差距在逐渐减小,这表明中国劳动者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环节在向上攀升。表5显示,美对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出口为美国创造的平均就业岗位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关(5)。美对中的最终品出口在美国产生的平均就业效应在2009年之前总体大于中间品,在2010—2014年则被反超,这可能是因为在2009年之后,美国倡导制造业回流使得美国工人更多地参与到熟练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品生产中。而美对中单位最终品的出口所包含的中国就业在2001年后逐年上升,这由中国入世后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所致,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下降,在危机之后又有回升的趋势。美对中单位最终品出口所创造的其他国家的就业呈“U型”变化,表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单位最终品出口中包含更多的国外劳动,这是由于美对中的贸易保护以及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中间品的生产从中国向其他亚洲国家转移。对比表4和表5我们还发现,中对美每出口1亿美元为美国创造的就业要小于美对中每出口1亿美元所创造的中国就业,这体现了两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差异,中国出口品中所包含的美国要素更多的是资本和技术,而美国出口品中所包含的中国要素更多的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