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准回归结果:养老保险、城市融入意愿与农民工消费水平》

《表2 基准回归结果:养老保险、城市融入意愿与农民工消费水平》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养老保险、城市融入意愿与农民工消费水平》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代表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量。下同。

首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1)-(3)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模型(1)控制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收入等个体特征,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家庭规模和留守子女数量两个家庭特征变量,模型(3)进一步控制了农民工流动特征。由模型(1)-(3)可以看出,随着模型的不断完善,各变量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模型(3)为例,投保基本养老保险可以使农民工消费水平显著提升4.9%,可见养老保险的参保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工群体的不确定性,挤出预防性储蓄,促进当期消费。在个体特征方面,男性农民工消费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农民工消费水平与年龄成反比,这可能是由于老年群体需求不旺盛,且为老年风险进行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较大;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原因在于农民工个体越有文化,其预期未来收入所得越高,当期消费就越多;已婚个体当期消费水平低于未婚个体,可能是婚后家庭负担较重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个人收入在1%水平上显著促进农民工消费,这与Keynes的绝对收入理论相一致;此外,在京拥有房屋的农民工消费水平显著高于未购房者,且回归系数很大,可以看出在房价高企的北京,购房族每月住房支出(房贷)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对于家庭特征而言,农民工的留守子女数量与其在京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家乡留守子女越多,农民工越需要把更多的收入所得汇给异地子女,进而挤出农民工在京消费;农民工家庭成员数量越多,对人均消费的稀释作用越大,因此家庭规模与消费水平呈反比。在流动特征上,农民工流入本地时间越长,消费水平越高,可能是由于其在京居住时间越长,对城市的归属认同感越强烈,从而增加在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