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电解液制备CDs的荧光性质》

《表1 不同电解液制备CDs的荧光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酸中电解制备荧光碳点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按照实验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溶液中电解石墨棒制备CDs溶液。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荧光光谱的最佳发射峰波长主要覆盖在400~500 nm。随着有机酸小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羧酸根个数的减少,同等条件下制备的碳点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发生红移,而且斯托克斯(stokes)位移随之增大。同属于双羧酸结构,当分子结构中含有刚性苯环结构,KHPCDs的发射峰却明显不同于OACDs,发射峰位置蓝移回450 nm,相应的斯托克斯位移也变小。这可能是因为石墨本身具有大量共轭结构和刚性的平面结构,电解剥离下来的量子点周围包裹着同样具有苯环结构的KHP分子更稳定,有利于荧光信号的产生。当有机酸分子底液改为结构中含有氮、硫原子掺杂的半胱氨酸时,虽然只是一元羧酸,但是氨基团使得CECDs的荧光发射信号明显增强了近5倍。发射峰位置蓝移回400 nm,相应的stokes位移也最小。可见,从二元酸到多元酸再变化到氮硫氨基酸电解液,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酸具有不同的酸度系数,影响着电解液的酸碱性不同,进一步影响制备出来碳点溶液的发光性能。